来源:文创创造营

文创 × 预见
| 文创百家谈
巫建:再造铜坐龙,解码博物馆文创新时尚
⊙ 采访:

边保京 北京光明都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 受访:

巫建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教授

ⓒ 嘉宾简介
巫建,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中轴线特约设计师。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北京印刷学院青年教学名师,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理事,北京改革发展研究会理事,《包装工程》审稿专家、《玩具世界》编委。主持北京社科基金、中国科协、省部级教改课题,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领导批示肯定,获教育部全国大艺展国家级一、二等奖。
主持首博文物活化利用文创设计研究,研发设计的铜坐龙文创IP“龙京京”获广泛认可、北京都城文化IP“龙褔福”成为北京中轴线公益形象代言人;发起并组织全国数字文创大赛、一起印造局×科普教育计划(中国科协)、“文创创造营”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研究方向:文创IP产品设计,京味文化数字化保护及创新转化、文创智能跨界融合创新生态。
ⓒ 精粹观点
㊣ 中国龙是中国精神的象征,文物铜坐龙是源远流长的北京古都文化的见证。
㊣ 龙文化起源于汉民族传统文化,在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长期交融中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
㊣ 铜坐龙不仅体现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还创造性地展现了它的吸纳性、包容性、融和性与和平性。
㊣ 龙京京更适合代表中国龙形象走向世界。
㊣ 做好铜坐龙这个IP,好看的形象、有趣的体验是一方面,向受众传递什么样的情感和价值是更重要的文化内涵。
㊣ 文创IP打造是一个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自2023年夏天开始,有一件名为“铜坐龙”的文物和一系列 “铜坐龙”文创开始在很多活动现场和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说起“铜坐龙”,它是首都博物馆的珍贵馆藏,北京铜坐龙IP就源于此。
铜坐龙IP以其独特的青铜坐龙形象为核心,将历史底蕴与现代创意进行了巧妙的融合。经过设计团队的精心打造,“好看”“好玩”“好用”等系列文创产品纷至沓来。设计团队更是用前沿科技赋予其全新的互动体验。与“铜坐龙”相关的设计作品,从炫彩潮玩到榫卯益智,从吉祥生活用品到创意科普动画,从不同维度展现出了了中华民族龙文化魅力。铜坐龙IP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创新形式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北京文化的特色标识,激发人们对古老文明的热爱与文化自信。记者特地采访金中都铜坐龙文创IP“龙京京”主创设计师、北京印刷学院巫建教授,听他讲述关于“龙京京”的设计体验。
01
◐ 边保京:您最初开始构思铜坐龙形象设计的契机是什么?铜坐龙的设计来源又是什么呢?
ⓒ 巫建:2023年,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专题活动,首批共有包括清华、北大、人大、北印在内16所在京高校参与,旨在推动首都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双向互动、相互赋能。我率领团队参与了“古都行”首都高校力量参与文物研究与活化利用项目,和首都博物馆合作开展文物活化设计项目。一开始,主要通过《构想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教学推进,围绕首批授权的6件文物做了一系列的设计,大概有四百多件。当收到市委宣传部要拍摄专题纪录片《中国梦365个故事》的时候,我认为当前这些作品的质量、深度、创新价值不够彰显新时代的独特价值,希望以此为契机,创作一件真正的文创精品。于是,很快我将目光瞄准了文物金中都铜坐龙。对我而言,我很熟悉这件文物,尽管在我国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初看不算特别,属于较为普通的国家三级文物,其造型不够突出,品相不够精美。但我对这件文物却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一是我主持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京味文化的设计创新”起,一直从事与都城文化、京味文化设计转化相关的工作,二是每次开车经过西二环白纸坊桥时,总会抬眼看看路边金中都遗址公园“北京建都纪念阙”上四方环绕的铜坐龙雕塑。正是对这样一个形象的敏感,我迅速将设计重点聚集到金中都铜坐龙这件文物上。确定设计方向后,除了跟首都博物馆专家进一步研讨铜坐龙的历史文化背景,我还多次到遗址公园现场调研和观摩。
铜坐龙出土于今北京西南二环白纸坊桥东北的金中都宫城主殿大安殿遗址,是极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龙文化精品,现藏于首博。我非常坚定地认为,这件文物对于北京城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个意义与它现在的文物等级严重不对等,大众对于它的认知和了解更是远远不足。单纯来看,铜坐龙文物形象不仅缺了一条腿,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铜锈腐蚀严重,品相不好。但作为对北京都城文化非常了解的设计师来说,我意识到这件文物对于首都北京城的历史来说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巫建调研金中都遗址公园北京建都纪念阙(巫建供图)
02
◐ 边保京:那您认为铜坐龙对于北京都城历史的重要价值是什么呢?
ⓒ 巫建:通过研究我发现,我们开始着手设计时的2023年,正好是北京建都870年,时间点对应的是1153年,那时金代海陵王将都城由上京迁至燕京,改“燕京”为“中都”。而我刚才说到的今天金中都遗址公园里面的北京建都纪念阙,就是金中都宫城主殿大安殿遗址,正是文物铜坐龙出土的位置。北京建都纪念阙由北京市政府2003年建立,也就是20年前北京建都850年的时间点。跟首博和其他权威专家一起反复考证研究,确认了这件文物实际上是有两件铜坐龙,原先在大殿中以对称布局的形式存在。一件是我们拿到授权、今天馆藏于首都博物馆的铜坐龙。还有一件当时被挖掘文物的农民工盗走,带回了老家,被当地抓获后当地官方收藏,成为了河北易县文物保管所镇馆之宝。大安殿作为金中都的政治核心建筑,是金代朝会庆典和布法施政的重要场所,是金朝皇权文化的典型代表。出土于大安殿遗址的铜坐龙,被学界确认为大安殿前幄帐顶端的辟邪装饰,是北京作为800余年古都的起始证明和绵延发展的历史见证。可以说,金中都铜坐龙文物是解答北京“都之源”的关键性文物,也就是通过它,可以很好地回答“北京何以为都”这个命题。
03
◐ 边保京:您认为铜坐龙的独特性有哪些,它的设计突破和价值意义是什么呢?
ⓒ 巫建:其实,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中,有一件镇馆之宝,是金朝早期的铜坐龙,还有北京地区出土、年代更早的史思明墓铜坐龙,都具有典型的少数民族翼兽特征坐龙。而我们这件铜坐龙跟这些年代更早坐龙有很多的不一样,正是这些区别,使得其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首先,它不是墓葬出土,而是出土于北京作为都城肇始时期的宫殿核心场所,其作为宫殿建筑的重要装饰构架,与传统中国龙造型相比,它还具有明显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流行的动物装饰形象特征。金中都铜坐龙作为中国传统龙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金代女真人对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的认同和吸收,是古代传统汉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草原文化及域外文化交汇融和的代表性作品,是北京作为八百年古都的起始证明和沿延发展的历史见证。在铜坐龙身上,不仅体现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还创造性地展现了它的吸纳性、包容性、融和性与和平性。
其次,它虽然是龙,但也融合了其他动物特征,如头生独角,双肋有翼,带有唐宋翼兽和西亚、中亚地区翼兽的双重特征。对比汉文化中龙的高贵、威猛、肆意张扬的鲜明造型气势,金中都铜坐龙融入了很多人性化特点,它亲善和美、萌态十足,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内刚外柔、利万物而不争、善为人邻、追求和谐的精神价值,更有利于代表我们中国“龙形象”的主题IP走向世界。
04
◐ 边保京:再请您谈谈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设计时的思考。
ⓒ 巫建:中国龙是中国精神的象征,文物铜坐龙是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的见证,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流行文化不能涵盖这个内涵,我们要通过文创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围绕铜坐龙的设计,团队一开始就拿出了十几个创意方案,有萌软、有搞怪,还有非常后现代的符号化视觉表达,从设计上来讲都非常有特点,但我感觉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没有一款可以真正体现铜坐龙IP本身的核心价值。
铜坐龙这件文物,相比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国宝,很多人还是不够了解的,那么这件文物的IP形象在向大众推广亮相的时候,它的文创产品设计尽量是庄重的、正向的。
我们在做文化创新的时候也要坚守其文化内涵,“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为北京建都历史性、建设性的文物,它理所应当更好地体现作为大国风范、时代风貌的文化符号。所以我特别希望我所设计的铜坐龙IP形象能够成为与大众情感深厚联结的、可以代言古都文化焕新的文创精品。因此,当时我决定进行重新构思,展开全新设计。从IP形象定位到核心价值挖掘,包括铜坐龙情感意象表达等方面进行重新构思。而且,不可否认的是,铜坐龙形象对于大众来说还比较陌生,在铜坐龙文物活化及IP设计转化中,要充分考量铜坐龙本身的文化内涵、北京建都历史标志性文物的独特地位、传递乐观积极价值观的设计定位等因素,同时也不能忽略铜坐龙文物及IP设计形象还处于传播推广阶段的客观实际。在尽可能贴近文物形象的同时,又让它更加可爱。
于是很快我构思了“潮玩、福印、榫卯”三个点为核心创意的IP创作方向。“潮玩”,让年轻人喜爱的形象,是文创IP的基本要求;“福印”是情感承载和印文化融合的特色表达;“榫卯”及鲁班锁的非遗活化创新是我们团队的拿手绝活。

龙京京主视觉方案(巫建供图)

龙京京榫卯潮玩(巫建供图)

龙京京潮玩摆件(巫建供图)

龙京京创新探索(巫建供图)
05
◐ 边保京:您在设计铜坐龙IP形象时尝试了哪些创新?想要传达给观众怎样的内容?
ⓒ 巫建:作为文创IP设计,我始终坚持四个维度的思考,形象与故事、独特调性、蕴含情感以及价值观传达,四个维度由表及里像剥洋葱那样一层层打开。形象故事和调性一目了然,设计师最擅长,但透过作品投射的历史内涵、审美意象和文化深度,以及该向用户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是否可以给年轻人们带来正向的引导,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因此,做好铜坐龙这个IP,好看的形象、有趣的体验是一个方面,向受众传递什么样的情感和价值是更重要的文化内涵。与文物面对面的交流,去感受中国优秀文化的魅力,了解铜坐龙文物文化,挖掘铜坐龙的文化关键词,把握金代的朝代背景,感受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尽可能还原文物铜坐龙造型特点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视觉表达(形象、色彩)和造型结构(建模、榫卯)等方面努力,积极探索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早形象创作的时候,视觉同学希望借鉴爆火的甘肃省博“马踏飞燕”,体现年轻人的个性和喜好,画出了“打工龙”的丑萌造型。这个想法本身是不错的,造型也挺有趣,用在其他类型文创创作上是非常好的方向。但因为过于“人”化特征以及丧文化内容调性,被我坚决否了。同时,也有包括茶宠、敲头木鱼、祈福镇宅萌兽等创意方向,我跟首博专家沟通,从文物特点、博物馆定位等角度考虑,同样放弃了,这是文博文创与广泛意义文创的鲜明差异。
我们进行了好几轮方案的迭代,在这个过程中,我广泛听取了包括首都博物馆以及各方专家的意见,去完善好铜坐龙的造型。榫卯益智产品系列,则运用了我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和鲁班锁的工艺,增强了铜坐龙与观者之间的互动。由3块、6块、31块文化元素构成的铜坐龙趣味装配益智产品,把玩难度从低到高逐渐加大,每拆解一件榫卯积木,里面都会有对应的文字,这一过程使得体验随之不断深化,让用户在挑战拆装难度中生发意趣,品味传统非遗技艺和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文化精髓。又潮又酷、活泼可爱的铜坐龙IP形象,以及生动有趣的系列文创产品深得受众喜爱,社会反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好。
06
◐ 边保京:榫卯,毫无疑问是咱们这个项目最亮眼、出现最多的关键词了,能谈谈当时怎么想到这个创意的吗?
ⓒ 巫建:早在2018年时,因为立志研发不同于乐高积木的中国积木玩具,我着手开始推进榫卯这项优秀传统非遗的设计创新,先后开发了故宫建筑模块化鲁班锁“宫城光影”灯、天坛“福兔祈年”榫卯潮玩,自主IP兔桐、飞熊的榫卯潮玩,以及潭柘寺石鱼活化IP“时来运转”榫卯积木,积累了丰富的榫卯设计经验。
因此进行铜坐龙活化设计时,基于亲子启智的榫卯构思方向,成为了我自然而然的选择。在榫卯结构设计方面,虽然已经有了前期其他项目榫卯结构设计基础,在做铜坐龙这样异形、复杂造型的榫卯设计时,我们仍然进行了前后六次较大程度的产品创新迭代才实现较为满意的结果。那些六七块零件的潮玩,更适合中小学生来挑战。但是我非常明确地希望,成年人也能够参与其中,于是设计了30块以上,甚至40多块榫卯积木的方案。随着版本的迭代和积木数量的增加,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计算难度的简单叠加,更是几何倍地难度放大,因为涉及到很多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包括分块零件体量、结构计算、榫卯装配的宜用性解决方案。尤其是鲁班锁锁眼在铜坐龙后脑勺上的运用,前后进行了好几次的调整。每次完成方案改进,通过3D打印样品及时收集各方反馈,不断进行优化更新。这一过程中,我们团队的脑力心力以及设计构思也随之不断拓展,最终面试的作品得到了大家广泛地认可。
近期,我们围绕铜坐龙彩绘视觉重构、坐龙新畅想、运河龙船新意象、铜坐龙城市生活新构想主题完成近千件设计方案。立体折纸造型使铜坐龙文创DIY体验加深,用户爱不释手。我们运用全息投影、三维全息影像、数字可视创意交互等前沿技术深化了铜坐龙IP互动体验,系列铜坐龙创意视频的制作,让公众从更多层面熟悉铜坐龙的历史和文化。我们还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日报社等地举办了多场铜坐龙科普宣教活动。社会公众对铜坐龙文物及铜坐龙IP的认知不断提升。又潮又酷、活泼可爱的铜坐龙IP形象,以及生动有趣的系列文创产品深得受众喜爱,社会反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好。
07
◐ 边保京:您带领下团队完成了这么重大的成果,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作为2023年“京”彩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相信参与项目的学生也都收获成长了很多,请您介绍下?
ⓒ 巫建:作为设计师,创作优质的设计作品是我的根本使命;作为大学教师,学生的专业提升和个人成长是我的必然责任。“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让我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所有参与项目同学的收获都远远地超出了预期。
设计基本构思确定后,我的两位研究生陈晓丽、曹佳琳最先加入,和我一起组成设计攻坚小组,我们三人也构成了铜坐龙文创IP早期研发的核心成员,陈晓丽擅长视觉表达,而曹佳琳从本科时起就跟我一起从立体造型到榫卯装配完成了一系列的作品,这方面非常有经验。后续推进中,我的另外几位研究生汤昕媛、郑明慧、刘文治、张一鸣、陈虹静、王伟等也相继加入,参与了相关的设计工作。为契合“京”彩文化项目宣传的需要,早期我安排陈晓丽代表团队多次登台出镜,展现我们创作成果和过程,其他项目成员也都陆续在不同媒体采访报道中,展现了他们的收获和成长。很多时候大家会说,课程教学中的设计方案很难落地,一方面是设计受限于课程时间浅尝辄止,另一方面则是从创意到落地后面还有大量的优化提升工作。但这样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能够让大家真真切切地实践从文物到文创设计方案再到文创商品市场销售的完整过程,坚定文化自信,增长本领才干,增强行业使命。

龙京京IP主创成员和文物铜坐龙一起(巫建供图)
08
◐ 边保京:铜坐龙文创项目中,您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哪方面?
ⓒ 巫建:我经常说,今天的市场不缺文创产品,但优质的文创供给却永远有机会。我本人这些年一直聚焦于文创IP、北京都城文化资源的文化传承和设计创新。这些方面的积累,通过首博文物活化利用项目,尤其是在铜坐龙文创IP设计研发上,得到了充分展现。
另一方面,我们做的这个小小的设计工作,因为跟北京市历史文化有独特的关联,也因为“京”彩文化活动,从项目启动、创作推进过程,一直到最终作品呈现,都受到了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教育工委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得到了一系列的官方媒体报道和领导的批示肯定,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电视报、中国新闻网,还有前线杂志社《大学生》杂志等等。作品也先后亮相北京市大学生新生领航工程、“京”彩文化总结汇报会、北京服贸会、2024龙年北京春晚、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展、首都文明校园特色展示活动等重要活动。
“龙京京”和团队学生代表一起亮相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一套)2024《开学第一课》,这是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面向全国2亿多中小学生的国家级电视思政公开课,于每年9月1日晚播出。《开学第一课》已成为全国亿万中小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曾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其意义已经远超出一档电视节目。这么一个重磅节目将我们设计的铜坐龙文创成果精彩亮相,这是非常高度的认可。“龙京京”与“蛟龙号”“雪龙2号”“华龙一号”“威龙”等大国重器,从历史、现实、未来贯通的时空维度,体现了中国传统龙文化在当代持续释放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今天我们建设中华现代文明、激发创新活力的文化基因。
更让我激动的是,现在媒体提到文物铜坐龙,它的关键词变成了:“北京870年建都史的见证”、“辟邪神兽”、“北京春晚明星”、“国宝重器”等等。更有趣的,北京西城2023-2024初中期末语文试卷中开始出现大量铜坐龙内容的考题,这可以算是铜坐龙的影响力开始向设计之外的领域延伸的开始,作为设计师,我是觉得特别骄傲的。
龙京京作为“历史见证官”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接下来,我希望能跟业界最专业的伙伴合作,推进龙京京的市场化转化,让铜坐龙真正成为大家的“幸福守护神”,成为千年古都不断更新焕彩的“京城焕新宠”。
09
◐ 边保京:您作为铜坐龙文创IP龙京京和龙福福以及其他一系列重要文创的设计师,关于铜坐龙开发过程中以及后续开发有什么觉得遗憾的地方吗?
ⓒ 巫建:文创IP研发,不管是时间精力还是经费投入,都是超过一般文创设计的。铜坐龙文创IP项目,从反复设计打样测试,到小批量生产,再到成员劳务费等,我个人先后投入将近20万,幸运地是大家比较认可。我想,回过头看,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另一方面,文创IP打造是一个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而铜坐龙文创IP的持续活化创新,持续的内容挖掘,进而运营、传播和推广,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比如北京奥运会的福娃,这五个福娃形象深受喜爱,但奥运会结束之后,因为涉及到国际奥委会的知识产权问题,相关设计团队很难再去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我看到一个可喜的变化,2022年曾经火爆一时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通过北京冬奥组委跟国际奥组委的协商,首次将知识产权留在北京奥组委继续去进行合作开发。于是,“蛇墩墩”近期跟大家见面了。这种方式之下,得到市场认可的IP不是高高挂起,束之高阁,反而有机会让IP不断地焕发新生,设计师、运营机构都能够参与进来,这一变化我是非常欣喜的。IP一直在持续运营,无论是从内容上、形象上、渠道上或其它层面上,只有不断推进IP的研发和活化,才有可能广泛程度上深入,产生更大地价值。
10
◐ 边保京:您对铜坐龙和“龙京京”的未来有什么期许?
ⓒ 巫建: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传统政治文化的代表性图腾,是皇权文化的核心象征。龙文化起源于汉民族传统文化,在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长期交融中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几千年来,汉文化中以龙文化为基本元素的文化形式和各种文化作品浩如烟海、经典作品层叠不穷。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品中,也涌现出诸多精彩作品,其中金中都大安殿遗址出土文物铜坐龙是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龙文化作品。
通过深化金中都大安殿遗址铜坐龙活化设计,立体塑造龙的形象,生动诠释龙的文化,让文物在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上,立起来,活起来,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在新时代首都文化焕新中,捕捉更多鲜活元素,创新内容形式,推出更多基于“铜坐龙”的文创产品和文化活动,深入走进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展现京华大地的蓬勃生机活力,呼应首都市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经过持续深入的研究设计和创意实践,我们团队和有关各方形成强烈共识:金中都铜坐龙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应探索通过铜坐龙IP创作,探索将中国传统龙文化推向世界的可能性,扎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铜坐龙文创IP既是北京的代表性形象,也应成为中国的重要文化形象,并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形象。希望在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推广传播的层面上,让我们的本土的、鲜活的、具有独特价值的这些文化IP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甚至是引领性的作用,走进世界、融入世界。
11
◐ 边保京:作为一位资深的优秀设计师,您已经创作了一系列文创IP。您今后主要设计研究方向是什么?近期有什么工作计划可以介绍么?
ⓒ 巫建:除了接受委托设计外,我们团队自主创作基本都围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北京主题文化的设计创新,形成过一系列典型文创IP,比如“礼遇美好”、“京爷吉祥”、“名记北京”、“六艺学神”、“告白梦想”、“兔桐TUTONG”、“舞则天”、“航天狮宝”等,受委托开发的包括“中国梦新兵偶潮玩”、“激情冰雪”运动员潮玩、中国科学院大学吉祥物“小柯”等。
当然,还包括得到大家喜爱的“龙京京”,以及被选为北京中轴线公益形象代言人的“龙福福”。近期我特别沉迷于龙文创的研发,除了“龙京京”、“龙福福”这两只可爱小龙,还有“龙蟠蟠”、“龙贤贤”、“龙镇镇”,也将陆续跟大家见面,希望大家会喜欢。
⊙ 编辑:薛云萧,刘文婷